1. 首页 > 智能交通

锐思华创和通号院达成SLG合作 锐思华创 融资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3-28
摘要: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锐思华创和通号院达成SLG合作 锐思华创 融资

 

  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5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高铁和大众出行密切相关,怎样运用前沿科技来保障高铁行驶安全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2024年,AR-HUD技术新锐企业锐思华创已和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下面内容简称“通号院”)达成战略合作,锐思华创全球领先的AR-HUD方法将应用于高铁驾驶舱中。

  进入高铁时代后,传统的低头观屏、繁琐作业愈发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高速营运环境。锐思华创的AR-HUD方法采用光粒子空间成像技术以及高铁定制OpticalCore®光核引擎和极速AR-rail算法,可在高铁驾驶舱的风挡玻璃上直观呈现列车速度、运行等级、制动状况、信号灯、灾害风险等信息,所见即所得,这将极大提高高铁DMI体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保障高铁运行安全。

  事实上,高铁列车上裸眼AR的实现可谓困难重重,必须要攻克“三大难题”:

  首先,高铁风档玻璃不同于普通玻璃或是汽车前档玻璃,为满足高速场景和安全需要,高铁风挡玻璃采用了独特高强度的多层材料,在结构上形成了复杂的双曲面,导致在高铁风挡玻璃上实现AR成像的光学设计难度几何级倍增;

 

  其次,思考到异物入侵、落石塌方、桥梁断裂、隧道坍塌等错综复杂的突发灾害事件,AR成像的幅面要覆盖列车驾驶员的全部视野,全景的成像视场角需要超大镜片的精密设计和加工,其制程难度特别大。目前市面上AR-HUD的FOV普遍仅在10度以内,均无法满足高铁AR广视场角的标准。

 

  最后,高铁时速高达350Km/h以上, 要实现真正的裸眼AR效果,对标定物的准确性和AR渲染的实时性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标准。

  “锐思华创作为2024年才成立的初创企业,能和国资委直属央企通号院取得战略合作,足见锐思华创在AR-HUD技术领域的领先程度。”锐思华创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铁营运场景复杂,行驶速度远超公路,高铁驾驶员需要关注的仪表盘信息更多,对突发情况时作出的反应时刻更短,这就需要在AR-HUD光源/光学设计、轨道交通专用人机交互引擎以及智能制造等方面均要应对‘高标准’的挑战。”锐思华创拥有深圳、台北和印度班加罗尔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在AR-HUD光粒子成像体系设计、OpticalCore®光核引擎、AR Generator® SDK 和AR智能算法以及平台化的软件体系架构均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多项发明专利,构筑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已进步成为中国通号在智能轨道交通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2024年下半年,继锐思华创获取东方富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之后,目前A轮融资已正式启动,力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新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引领轨道交通裸眼AR时代的加速到来。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