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互联网携手:温柔邂逅or暴风骤雨 能源互联网 知乎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褚艳芳提出,中国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方面已具有技术基础,提议将之纳入民族进步战略。日前,在德国举办的能源全球大会上,热门话题也是能源互联网。当放开的互联网和传统的能源牵手,是温柔邂逅,还是暴风骤雨?
能源应该是被敬畏的,不仅由于它是每壹个行业的基础,更由于它牵动着大家每壹个人。互联网则触手可及,生动地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让大家尽情畅想一下能源互联网在未来的情景:大众可基于人数多寡随时调整建筑的能耗;根据需求超距离遥控空调、电灯等电器的开关时刻;在智能手机或者PC上可轻松将自家多余的电卖给他人……
当放开的互联网和传统的能源牵手,是温柔邂逅,还是暴风骤雨?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褚艳芳提出,中国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方面已具有技术基础,提议将之纳入民族进步战略,以满足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大范围配置的需要。日前,在德国举办的能源全球大会上,数百家展商,上万名观展者前来聆听西门子等多家能源企业的领头羊讲述壹个共同的热门话题:能源互联网。
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百年前约翰·洛克菲勒缔造的石油帝国到今天中石油中石化等巨头,能源行业一直被视为古典传统派。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民族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不过数十年。从Web1.0的门户时代,到以搜索为主的Web2.0的社交时代,直到Web3.0的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一直以青春期的叛逆青年姿态,挑战权威,倾败传统。
能源大佬盯上互联网
在迈哲华投资管理咨询有限企业曹寅看来,当互联网和能源碰撞后,将会产生广泛的连接和管理。
曹寅说,如果能够让任何设备、组织实现端对端的连接,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能源互联网会接入巨量的设备并产生天量的数据,如何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和设备,是未来互联网帮大家化解的难题其中一个。”
在接受采访时,民族“千人规划”专家、远景能源董事长张雷认为,能源互联网一个人类社会迈给智能化和网络化、分布化之后的壹个必然动向。
在张雷看来,能源互联网有三部分构成:智能硬件、软件平台和市场。这三者互联促进,形成壹个抱团的效应。“如同互联网本身的进步一样,能源互联网的进步也是大势所趋。虽然能源互联网目前的这种连接只是发生在消费端,然而,万物互联的时代肯定会到来。”张雷说。
目前,远景能源希望他们的能源互联网将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通过软件和云平台来协调能源供需,挑战和倾败传统能源的管理和应用方法。而第一步便是立足风电通过远景格林威治云平台整合风机运行数据、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进行大数据解析、负荷预测、发电预测、机器进修,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运作效率,远景希望未来通过软件平台实现需求和供应可以进行即时的动态调整。
事实上,盯上互联网的能源大佬不在少数。
早在2024年,民族电网企业董事长刘振亚就发表署名文章《智能电网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这篇文章提出“智能电网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指出,未来的智能电网,是网架坚韧、广泛互联、高度智能、放开互动的“能源互联网”。“随着新一轮能源变革的到来,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突破,和智能电网综合融合,正在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国风能协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秦海岩认为,未来电力体系是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电力为核心,以智能化、信息化、分散化为特征,由能源互联网支撑的互动式电力体系。这样的电力体系,将确保引领未来若干轮技术进步潮流而不至于落后。
互联网让能源价格更低廉
有业内人士认为,推动能源互联网应用,推进能源的双给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运用技术,重点支持能源互联网建设,促进企业在能源路由、能源存储、能源控制及分布式计算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应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污染源监测、空气监测、生态监测的创造。建立工业主要污染排放监测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体系。
互联网到底能给能源市场带来啥子?
在张雷看来,互联网使得能源的价格将会变得特别低廉,未来很重要的动向是能源的本地化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大家认为,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的成本以倍数的速度降低,另一方面是化石能源的成本越来越往上涨。化石能源的隐形成本(包括对空气的污染、煤矿的挖掘这些一系列行为)越来越显性,社会越进步,化石能源对社会产生的负担会越大。”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新鲜公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风能新增装机量达到2335万千瓦。张雷说,风电已经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性。可再生能源的背后是技术,是人类可以掌握的,而化石能源的背后不是技术,而是供给关系,这是人类无法掌控的。人类社会不可避免从化石能源给可再生能源路线转变,可再生能源将会改变目前的供给关系。
张雷告知记者,从现在到未来几十年里,能源信息化特别决定因素。智能化设备,使得动态响应需求的变化成为也许,家里的洗衣机、电冰箱可以随着电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未来智能化的用电设备、智能化的发电设备和智能化的储能设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这三者之间进行机器和机器的沟通,供需之间的平衡将会更加有效。
期待更好政策更大创造
让大家尽情畅想一下能源互联网在未来的情景:可基于人数多寡随时调整建筑的能耗;根据需求超距离遥控空调、电灯等电器的开关时刻;在智能手机或者PC上可轻松将自家多余的电卖给他人……
张雷认为,能源的互联网会带来有形的能源资产市场和能源交易市场。
民族电网提出,到2050年将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每年可替代等于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在曹寅看来,“能源互联网的操作中,不仅有原来能源圈里的企业,还会出现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或者电子企业,而且他们会特别活跃。能源企业一定要有危机觉悟,也许未来会被外行们倾败。”
目前,在互联网和能源融合共舞的经过中,不少难题亟待化解。在张雷看来,主要有两方面:政策鼓励和企业自身的创造。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希望对于风电能够像太阳能一样,有更好的政策介入,丹麦和德国的风电基本上都是分布式介入,大家有很多分布式介入的前景,这些使得风电的分布式介入更加便捷。“不仅是太阳能,其他可再生能源也要有分布式介入,由于这可以进一步释放能源的潜力。”张雷认为,“不要总是找一块50GW的地,5GW的地触手可及。”
从企业的角度,相关企业应该做特别大的创造,有敢于倾败的勇壮。”到2025年太阳能和风电应该成为全球的主流能源,大家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可以结束雾霾时代。”张雷说。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