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驱动产业发展 多因素作用理论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一个跨技术、跨产业领域的新兴产物,融合了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领域技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已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均将自动驾驶汽车视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各方面投入持续加大。自动驾驶已被各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纷纷抢占技术与产业的制高点。
自动驾驶汽车是指主要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和全球定位及车路协同等技术,使汽车具备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自主控制的能力,从而可让计算机自动操作的机动车辆。有别于传统的人工驾驶车辆,自动驾驶车辆最大特点是以AI技术为主导,其驾驶过程是机器不断收集驾驶信息并进行信息分析和自我学习从而达到自动驾驶的系统工程。依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最早于2014年制订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按照自动驾驶对于汽车操纵的接管程度和驾驶区域),自动驾驶可分为L0-L5共六级。我国于今年开始实行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也沿用了SAE L0-L5的分级方法。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以L3为界限,动态驾驶任务的接管者的主体发生改变。因此,L3 及以上级别才可被称为“高等级自动驾驶”。
在“高等级自动驾驶”领域,因为研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产业链合作伙伴抱团共同发展成为常态。现阶段,高等级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及商业化验证主要聚焦在智慧园区/示范园区、港口、码头、停车场、高速等限定区域应用场景,以及商用车物流、自动泊车等细分领域。
随着汽车产业“四化”转型加速、国家发布的产业红利政策不断加码、5G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BATH 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这些多重因素已成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应用落地的核心驱动力。
目前,自动驾驶已经逐渐从技术研究阶段演进至产品落地阶段,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在这过程中,应用场景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选定几个应用场景进行全力攻破,是如今大多数企业进行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路径选择。另一方面,不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未来致力于实现部分搭载L3级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进行量产。
自动驾驶的竞速已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关口。技术的持续迭代、不断升级的基础设施配套都将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自动驾驶体验,通过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更快的商业化与更多的自动驾驶场景落地,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从梦想成为所有人触手可及的现实。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汽车的内涵与外延逐步从一种“交通工具”演变为“轮式机器人”,汽车也逐渐从“单一的交通工具”转向为人们出行的“第三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推动智能驾驶产业生态发展,助力AI+交通数字化转型,本届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举办两场聚焦智能驾驶的论坛及一场闭门会议。
在“智驾新生态,数联新出行”智能驾驶论坛中,将就加快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基于5G的交通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探讨。“智行 · 破界——智能驾驶新未来论坛”则会就大型车企在智能变革中的角色与优势、华为自动驾驶开发的智能数据运用、全场景无人物流的价值与挑战等议题进行探索与交流。在智能汽车产业高峰闭门会议上,将会未来智能汽车产业链分工、如何借助手机、互联网行业经验助力智能汽车更快速走向消费者等议题,展开深入思考。
此外,大会还特别设有自动驾驶展示与应用区域。届时,参展者将看到包括商汤科技AR自动驾驶导览小巴、Ali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在内的相关智能驾驶展品。除此之外,小马智行PONY、商汤AR小巴、追势无人驾驶、仙途智能环卫车以及新石器无人零售车都将为参观者带来智能驾驶领域的应用体验。
通过主题论坛、展览展示、应用体验、商业示范等形式,围绕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交通强国发展纲要》、“十四五规划”等指导意见,全方位剖析和探讨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加速推进高阶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共谋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相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