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转型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启示 格力电器转型
引言:格力、海尔作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军者,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现在正值2024年年末,大家就来先探讨一下格力电器的业绩以及未来企业进步路线。虽然格力在第三季度财报中,营收下滑,然而格力正将综合推行军事化管理,找到属于自己的进步路线。
在2024年岁末之际,大家有必要探讨一下格力电器的业绩及未来走给。作为A股价格投资型企业的代表,习性了给投资者惊喜的格力电器,现在年中报、三季度报都让不少投资者傻眼了,营收分别下滑13.4%和23%,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给出的市场预期是未来一两年仍将在调整之中,“不认同格力的,可以把格力股票卖掉”,目前格力电器十大流通股股东7家已经减仓,自6月以来格力的股票也从高位中跌下来,到现在仍无起色。
在空调市场占据40%市场份额的格力电器,从2024年下半年首先发起其20年以来第一次的大规模价格战,到现在仍未停歇,价格降幅高达30%。在现在年初格力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董明珠放狠话说:“现在下定决心,一定要清场”。不过,这种不惜牺牲销售利润来重夺市场份额的举措,并没有为其带来销售的回升。
家电行业整体快速增长的时代早已远去。目前,家电业面临集体寒冬、在高库存和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价格战已经无法挽救进入下滑通道的家电业。但董明珠对此不以为意,她强调企业只要不断进步双效(效率、效益)就好,“格力不仅现在没有危机,过去25年里,格力也从未遇到过危机。”在她看来,企业在不断进行产品创造的基础上,真正的危机是没有积极和奉献的文化,因此格力马上要推广军事化管理,包括行为标准、语言标准等。
而在格力电器业绩下滑,董明珠本人饱受质疑的同时,大家来看另外一家同样面临业绩下滑的家电企业海尔。11月11日,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在伦敦被授予“50大管理想法家(Thinkers50)”最佳理念操作奖”,成为首位荣获这一全球最具影响力管理大奖的中国企业家。之因此获此奖项是由于他一直试图寻觅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存玩法。他认为,中民族电企业现在的优势是大规模制造,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或工业4.0时代需要的是大规模定制。
诚然,海尔裁员1.6万人,“消灭中层”的行为较为激进,不过其对制造业的前瞻寻觅值得肯定,张瑞敏能获此奖也证明了其“人单合一”学说,在国际管理领域达成部分共识。我在《制造业的下壹个U型转弯》一文(刊于2024年3月28日《经济观察报》点评版)中说,全球各国推出各个版本工业4.0,壹个大致认识是,前三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的推动下,生产效率大幅进步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极点,因此产生了严重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传统工业增速下滑等一系列顽疾,和此同时,消费者的特点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大量出现,使得一场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话的革命成为也许。未来,一场由消费者决定生产啥子的定制时代马上来临。定制意味着满足特点,如果这一理念董姐认可,就不会有格力手机的开机图片是其照片的设计。
现在,家电业从行业进步的黄金期进入下行通道,不由让人想起“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学说”: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必须在第壹个曲线到达峰值之前就开始,只有这样才会有足够的资源来弥补初期的投入。其实,在家电业进入拐点之后,手握重金的格力已经开始了多元化的转型之路。定位于智能化家电硬件供应商的格力,目前已经进入手机、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电视等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
正所谓殊途同归,海尔也好,格力也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是最好的。有核心科技掌握能力的“全球500强企业”格力,也许真能走出一条更能体现制造灵魂、核心技术理念的进步道路,不过大家认为,在工业4.0时代更需要激发个体的创新力,而格力将要综合推行的军事化管理,似乎更容易培养出生产线上的工业化人才而非创意型人才。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