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普及的最大障碍:如何“排座次” 智能家居的提出
随着智能化潮流的推进,家里的智能产品越来越多,谁来“唱主角”“当老大”就成了个大难题。这个难题正变得越来越迫切,已经成了智能家居普及路上最大的障碍。
读过《水浒传》的兄弟都了解,梁山泊里有一件顶重要的事务,那就是“排座次”。梁山泊进步壮大之后,做的头一件事务就是给全部人排次序,一百单八将,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座次没排好,混乱就不可避免,譬如梁山泊第一任寨主王伦不愿让位给能力比自己强的林冲,结局引发了火并。智能家居业同样面临着“排座次”的难题。随着智能化潮流的推进,家里的智能产品越来越多,谁来“唱主角”“当老大”就成了个大难题。这个难题正变得越来越迫切,已经成了智能家居普及路上最大的障碍。
关于谁是智能家居入口的争论由来已久,最先被推上舞台的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普及大潮已经结束,早在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就达到了约4亿部,占据了全球规模的三分其中一个,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除了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智能手机还具备便携、黏度高、功能强大、兼容性好等特征,特别适合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响亮:虽然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其本质仍然一个万能遥控器。和直接按墙上的开关相比,用手机APP关灯并没有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真正的智能家居应该让用户感觉差点智能的存在,而不是需要用户去控制它。
同样被推上舞台的还有智能路由器和智能开关。自从移动网络普及到一般用户家中之后,路由器这个设备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必要硬件。由于现在智能产品逃不出联网的俗套,于是路由器当仁不让地成了智能控制核心的首选设备。和智能路由器统筹全局不同,智能插座的优势在于一对一式的离散型控制,可以在单个产品上把智能的概念发挥到最大。智能插座的另壹个优势在于能迅速改进非智能设备为智能设备。但凡你家中还有电灯,电水壶等这类非智能产品,通过智能插座都可以完成智能化控制。
然而,世事都有两面性,智能路由器在拓宽了智能控制范畴的情况下难以把智能控制的深度做强;而智能插座虽可以增加控制的深度,却是以牺牲大量的物资成本为基础实现的,因此两者各有优劣。
行业内争论来争论去,智能家居中心迟迟不能确定。于是又有厂商出来发声:“现在智能家居的入口肯定不是单一入口,现在相对明显的动向是多入口、去中心化,强调智能感官和智能交互尝试。你可以领会冰箱也一个入口,音箱也一个入口,手机也一个入口,这是特别正常而且健壮的现象。”其实这种见解背后的本质还是在推广自己那套物品,要么是SDK,要么是控制协议、处理器,核心都是让别家来兼容自己,掌握产业链上游地位。
其实不管厂商们怎样争论,壹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目前已公开的智能家居产品几乎都是通过手机来完成操作和控制的。那么何故几乎全部厂商都刻意忽略这一事实,不停地追问“手机真的是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吗”这一难题呢?答案不言而喻,厂商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成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以获取背后的大数据。以家电为例,“智能”给竞争惨烈的家电市场带来了一定溢价。目前,智能产品和普通产品的成本差异主要是联网模块,约几十元,而智能家电的售价则能高出来一两百。然而,这并没有啥子门槛,很快,这部分溢价就会被打掉。届时,智能化能够带给厂商的,就只剩下数据了。
因此厂商们真正追问的是“大家真的要把用户、产品、数据的控制权交给手机,进而交给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吗?”为了留住用户数据,目前,几大家电厂商对于家电的联网、控制、互联自成一体,均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协议,彼此难以互联互通。不能互联互通已经成了智能家居进步和普及的最大阻碍。
美的、海尔、京东微联等大平台和大厂商都在尽力通过“放开”来减少壁垒鸿沟。平台不断吸收小的智能硬件产品和一部分品牌厂商的产品加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来,比如京东微联;厂家则不断整合非竞争对手资源。然而,不同品牌甚至不同的云服务商都需要不同的App进行控制,用户尝试不佳,此其一。平台之间没有互联互通,导致智能家居的场景碎片化,此其二。如果消费者要尝试酷炫的聪明家庭,就必须一次性把旧产品全部更换了。新买房的用户也必须言败多元化选择,只在壹个品牌或者平台内选择产品。比如,只能选择京东微联阵营内的产品或者美的M-smart阵营内的产品。但这对于天然自带 “更新换代慢”属性的家电产品来说几乎是不也许的。
怎样化解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争是厂商们接下来面临的壹个严峻考验。化解不好这个难题,智能家居的普及或许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谈。厂商们到底有何应对之策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