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的放开玩法 安卓的开放性表现在哪里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5G时代的马上到来,以及当下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已在市场上取得的初步成功,智能家居市场的前景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亿万级的市场容量更使得国内外巨头们对其争相投入。
大家看到,无论是国内巨头BAT、华为、小米还是国外巨头谷歌、亚马逊、苹果,都已经开始用劲智能家居,试图以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布局家居市场,确立智能家居标准,打造智能平台,构建智能家居生态。
但无论以何种姿势进入,剖开来看其实也无外乎和两种玩法:一种是欲求打造类似iOS封闭式的软硬一体化,由自己完全掌控智能家居产品软硬件;而另一种则是打造类似Android放开式玩法,联合市场各类力量,以术业专攻、强强联合玩法打造智能家居生态。
进入智能家居市场,该以何种姿势?
但对于这些觊觎打造智能家居生态,想在智能家居市场有所作为的科技互联网厂商而言,上面这两种玩法,哪一种才是正确姿势呢?
许多厂商想着的是进修苹果,打造壹个封闭体系。但个人认为,对于智能家居市场而言,要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采用类iOS封闭式的软硬一体化玩法也许并不太适用,而类Android的放开玩法,或许才是一条更为适合的道路。
何故这么说?
坦率来讲,有些厂商之因此追捧软硬一体化玩法,多数是看到了苹果在iPhone上的成功,苹果利用iOS这一封闭体系打造的iPhone手机,攫取了智能手机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这使得整个业界为之眼红。
也正因如此,许多厂商也想着在智能家居上复制苹果的玩法,以封闭生态为消费者提供全品类的智能家居产品,构造智能家居尝试。但苹果软硬一体玩法在智能手机上的成功能被其他厂商顺延到智能家居市场吗?事实上很也许是部分厂商的一厢情愿。
为何会如此?
首先,智能家居和智能手机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消费选择的非唯一性特征。
坦率来讲,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属性,而在不同的市场属性面前,事实上消费者是有着不同的消费选择行为玩法的。在单品市场,消费者也许具备唯一性选择玩法,但在多品类市场,消费者的选择并不具备唯一性特征。
在智能手机市场,消费者要获取完整的智能尝试,其实只需要购买一款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可以说其一个单一品类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现实下,消费者付出的成本将会更小,而且也许出于运用习性、资料迁移成本等缘故,从而始终运用某一品牌的产品。
但在智能家居市场,消费者要获取完整的智能家居尝试,其实并非是拥有一款智能音箱就能完事儿的。事实上壹个智能家居的组成体系中,就包含了智能插座、灯具、家政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电器、智能厨卫、智能控制、智能安防等等,需要的多种多样的家居产品的综合。
而也由此可见,智能家居比智能手机的含义要丰盛得多,可以说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一个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在这样的现实下,消费者要打造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尝试,就其需要购买多种多样的产品。那么在智能家居多样化的产品需求现实下,又会有几许消费者只选择购买壹个品牌所提供的产品呢?答案也许是极少极少。
在大家的消费现实中,能够看到的是,消费者在家居产品的选择上,绝大多数都会在多个品牌中择优选取,而不会只在壹个品牌上选择全部家居产品。即使这个品牌具备全品类智能家居产品的提供能力,更何况从现实来说,也没有品牌能够提供覆盖智能家居全品类、全场景的能力。
其次是现实困境,多数软件厂商难以做好硬件,硬件厂商更难以做好软件。
但面对智能家居的进步机遇,更多的厂商却是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两难困境。
当下业界只有极少数厂商拥有软硬件一体化打造智能家居封闭尝试的开发能力,更多的厂商面临的现实是:软件厂商由于企业文化、缺乏供应链把控经验、硬件制造经验、质量把控经验等缘故而难以做好硬件;同样,硬件厂商也由于抓不住软件开发潮流、不懂软件开发流程、无法掌握软件质量等缘故,难以开发出好的软件。
诸如谷歌就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其软件开发能力毋庸置疑,但在硬件进步道路上,却是走得跌跌撞撞,谷歌智能眼镜、流媒体设备Nexus Q都遭遇了夭折,而Chrome笔记本和Pixel系列手机产品,在当下依旧是不温不火,缺乏有力的销量证明。而硬件厂商开发软件惨败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难题出在哪里里?此前美国科技杂志《连线》在深入了解为《One Man's Quest to Make Google's Gadgets Great 》的长篇文章中谈到谷歌在硬件上屡战屡败的缘故一语道破天机:“制造硬件和谷歌的整个企业文化背道而驰。企业排斥规范化的流程和管理方法,但这却是硬件制造商绕不开的两样物品。”
谷歌在硬件开发上所得来的教训,其实也是当下绝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在智能家居市场,Android玩法的优势在哪里里?
也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个人认为厂商们要打造智能家居生态,进修苹果的封闭路线构建智能家居生态,是难以行得通的,反而需要的是以放开之姿,吸纳各方力量,众采百家之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才行,做到术业有专攻——让体系开发商做好体系,让硬件开发商开发好硬件,而后二者融合、合作,而后提供多品类、多价位的智能家居产品供消费者选择,这才是进步壮大智能家居生态的可行之道。
这种玩法的优势在哪里里?个人认为,这种玩法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放开合作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盛的智能家居产品,促进市场壮大进步。
如上所述,消费者打造智能家居尝试,需要多品类的产品组合,诸如智能插座、灯具、家政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电器、智能厨卫、智能控制产品等等,这是一家厂商、壹个品牌难以完全覆盖的。
但在放开合作玩法下,若是厂商们能够采用统一标准去生产智能家居产品,这些厂商们就可以生产各品类、各价位的智能家居产品,去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的需要,并能使得市场处于充分竞争情形,最终让消费者受益。这就犹如当下的安卓智能手机市场,厂商们共同选择Android放开体系,在这个体系框架下,生产各个价位、各色功能的智能手机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都能够享受智能所带来的最新尝试。
其二则是能够相互赋能,避免重复造轮子。
而之因此需要强强联合,术业专攻,更为重要的壹个缘故在于其能化解上述所言的厂商能力困境——即并非全部厂商都具备软、硬件开发的综合能力。在现实中大家看到的是:不同的厂商有着自己的专长领域——软件厂商的优势在于开发软件,硬件厂商的专长则在于整合供应链开发硬件。
在这样的现实下,若是要软件开发商一头扎进硬件开发,或是让硬件开发商抛弃自己的擅长去做软件,在很多时候往往会是邯郸学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达成的效果往往会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诸如要让硬件厂商去开发人工智能,就需要面临数据、算法、人才积累等多方面的考验和折磨,往往都会是以失败告终。对于软件厂商去开发硬件,亦如此。这样的失败案例在业界也是比比皆是,诸如上述的谷歌就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在这样的现实下,最优策略是连同合作伙伴相互赋能,强强联合,发挥自身优势,大家齐心协力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圈。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