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炒了这么久 嗯智能家居
由于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反馈不理想,即使谷歌收购Nest从头点燃智能家居这把火也不能给智能家居带来改善。
自从谷歌收购Nest从头点燃智能家居这把火以来,智能家居概念不断升温。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了这一潮流之中,智能家居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消费者似乎对此并不买账:一方面,尝鲜者不多;另一方面,用户反馈也不理想。智能家居到底出了啥子难题,以致于遭此冷遇呢?今天笔者就斗胆来替智能家居把把脉。
厂商患上了“智能焦虑症”
大概一年前,笔者和一位家庭安防企业创始人闲谈时,对方谈到“现在很多同行都在试水智能产品,这让大家很焦虑,如果不跟进,大家很也许就掉队了,跟进的话,技术不成熟,反而也许影响到多年建立起来的口碑”。相信这位创始人的话代表很大一部分厂商的心理,正是在“to be or not to be”的纠结中,很多厂商硬着头皮闯入了智能家居领域,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准备好。可想而知,骑虎难下的他们只好拼命摇旗呐喊为自己壮胆,产品上却摆脱不了捉襟见肘的局面。
产品用户尝试不高
即便是像谷歌、苹果这样的领军企业在深入智能家居领域后也发现遭遇的困难超乎想象。苹果的homekit经营了近两年依旧不温不火,甚至还显出后劲不足的颓势。谷歌旗下的Nest恒温器作为智能家居界的明星产品亦难逃“无法登陆”“安全漏洞”“把用户家变成冰窖”之类的负面新闻。至于众多初创中小企业推出的产品,更是百病缠身:反应迟钝、稳定性差、不实用,操作复杂。这样的智能家居产品,用户怎样爱得起来?
散兵余勇和乌合之众
对于众多初创中小企业而言,研发全套的智能家居方法花费巨大,远超它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同时,全套的智能家居产品往往价格不菲,一般消费者难以接受。因此很多厂商选择了从智能插座和智能开关等单品入手,借助廉价产品打开市场建立企业知名度。然而不要忽略的事实是,壹个仅仅整合了WiFi功能的插座和开关毕竟功能有限,运用频率也不高,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反而给消费者留下了“智能家居也不过如此嘛”,“智能家居可有可无”的印象,无异于自绝道路。
另一方面,消费者从不同商家手中买了一大堆功能各异的产品,然而这些产品采用的却是不同的通信协议标准,彼此间无法联通,形成有效的互动。虽然看似阵型强大,实则是缺乏组织的“乌合之众”,难以发挥出1+1>2的威力。
市场渠道单一
不久前举办的AWE展会上,笔者有幸采访到了紫光物联董事长叶龙先生。叶龙先生在谈到智能家居的市场现状时表示,企业打开市场首先要赢得经销商的认可。产品怎么样用,卖家要比用户更清楚。产品尝试不好,经销商不敢卖,产品就到不了用户手中。此言不虚,目前智能家居企业出货主要依赖房地产渠道。初略统计,企业走房地产渠道所获收益可占到市场销售份额的八成。然而只依赖房地产商用劲,无法整合各种渠道资源,在市场开拓上显得疲乏无力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务了。
乍一看,智能家居行业浑身都是病,不免让许多人心灰意冷,望而却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从长远来看,智能家居是大势所趋。随着科技提高,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企业眼下要做的就是沉下心钻研产品,不必操之过急,等有了足够好的产品,渠道和用户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务。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