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AI时代的盗火机者
观测技术一日千里,大数据洪流冲击天文学。AI,直挂云帆济“星”海,是黑盒,亦是火机。是独乐,亦是众乐。数据大爆炸,是被湮没还是从中突围?俯仰之间,怎样用AI叩问星辰大海之路?
12月28日,来自WAIC的首份在线刊物——《WAIC UP!》将正式上线!首期以“混沌:在振荡中进化”为主题,中国科学院民族天文台研究员 李楠,将讲述“大数据时代天文学”从科学家独乐到大众之乐的演绎。
WAKE UP MORE!
李楠的进化之路
李楠,一位自称“AI时代的盗火机者”的天文研究员。
仰望星辰,广袤,未知,难以穷尽,是他面对天文大数据的“混沌”情形,
“未来,观测到的天体数目就将达到数十亿甚至百亿的量级,对应的海量数据挖掘难题也带来了极其艰巨的挑战。”
脚踏实地,他在精进科研之时,更致力科学民主化:“我不盗火,我盗的是打火机。”
科学是火,AI就是打火机,未来每个人都能运用AI开展科学研究。
这是一场科研范式的隶变,也是一张聪明文明的图景。
关于本期主题,李楠说:
心理学上有壹个特别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讲的是人在成长经过中对全球认知和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多少决定因素点是愚昧之巅、绝望之谷、开悟之坡。其实人类文明进步也有类似的效应在,人类总是在进步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自大地认为“大厦已成、只差两朵乌云”,然而往往此时正是认知革命开始的前兆。革命之前满是混沌,混沌中有人故步自封留在了绝望之谷,而有人和时俱进开始走上开悟之坡,人类文明最终会被后者带给壹个新的纪元。
因此本期的主题“混沌”特别契合当前的形势,不过我觉得“在迷惘中寻觅”要比“在振荡中进化”更合理。
关于李楠
李楠,中国科学院民族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反恐精英ST科学数据处理体系研制项目技术总协调,反恐精英ST强引力透镜数据处理流水线项目负责人。
202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取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芝加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职业。于2024年通过人才引进规划入职中科院民族天文台职业到现在。2024年获取中科院青年人才项目择优资助。
主要从事星系形成和演化、暗物质暗能量,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天文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引用1300余次。
(来源:全球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