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程师证书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3-27
摘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程师证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进步报告(2024)》(下面内容简称《报告》)。《报告》基于“进步历程—政策环境—技术生态—应用寻觅”的解析框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业进步、投融资、用户运用等情况进行研究解析,展现社会各界对新兴技术的寻觅操作,力图为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进步现状提供参考。

《报告》展现了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进步全景。一是高标准产业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综合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决定因素环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进步和加速迭代,已经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二是高水平产品加速演进。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加速演进。截至2024年7月,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经达到190多个,为用户提供了丰盛的选择空间和差异化尝试。从文本生成、图像生成到数字人、视频剪辑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已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普通软件一样融入职业和生活。三是高质量用户快速进步。截至2024年6月,我国已有2.3亿人运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6.4%。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中青年、高学历网民中的运用率顶尖。同时,有40.6%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对人工智能技术很感兴趣,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关注人工智能。

《报告》解析了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区域进步优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充分发挥在融资机会、专业人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当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进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民族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中的产品备案属地可以发现,截至2024年11月,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产品数量占比分别达到31.1%、27.2%和11.7%。

《报告》反映了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各个产业融合进步的新态势。一是以“智能制造”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规模大、涉及面广、场景丰盛,是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可以进行自动化数据解析,辅助企业进行生产决策,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控制和决策力。二是以“聪明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农业生产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可以回答用户提出的农业姿势难题,同时支持多模态交互,在育种、种植、养殖、遥感和气象等多个农业操作场景下得到应用,推动“聪明农业”给深给实应用。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拓展,人工智能正以其不可小觑的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进步。三是以“人工智能+”助力服务业提质增效。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进步浪潮下,科技企业成为服务业数智化的助推器。通过技术、平台放开,助力服务业 “数智化”转型更新,通过技术和化解方法的放开助力行业降本增效,同时新技术也带来新的消费尝试,让文旅消费、生活消费焕发出新活力。《报告》认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打造“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产业新格局,形成现代化、智能化的产业体系,促使传统生产力给新质生产力转型。最后,《报告》还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进步的算力芯片、数据资源、产业引导、人才培养和安全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提议。

(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