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论坛召开:多项重磅成果发布 前沿科学交流会
9月1日,2024全球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隆重开幕。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作为两锦集体会议其中一个,全方位聚焦人工智能科研和技术突破、引领性开源平台、人工智能治理创造、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进步、人才培养等议题。会议携手多位海内外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顶尖科学家、全球名校校长和人工智能特色班班主任,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人工智能和科学未来”。
会议期间,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公开了“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开源放开体系、新一代通用模型“书生2.0”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系列读本等多项重磅内容。
“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开源放开体系
九大项目共建开源放开生态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255167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WAIC 2024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公开“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开源放开体系
“OpenXLab浦源”包含九大开源项目,覆盖从感知到决策,从平面到立体,从数据到计算,从技术到人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它将推动人工智能对产学研各领域综合赋能,为构建人工智能放开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科研和技术突破、交叉创造和产业落地提供全方位的算法和平台支撑。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364417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开源放开体系构建人工智能放开生态技术基座
人工智能的进步已进入壹个最新阶段,开源放开已成为推动技术持续提高的行业共识和重要驱动力量。“‘OpenXLab浦源’代表着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寻觅道路上到达了新的里程碑。”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林达华表示,“X代表着未知、放开和成长,而‘浦源’意味着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立足黄浦江畔,以上海为策源地,面给全球,面给未来,以原创的人工智能开源技术,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开源放开生态。”
“书生2.0”
构筑更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377493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WAIC 2024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公开人工智能模型“书生2.0”
最新更新后的“书生”,不但“看图更准”,还学会了“领会视频”和“做翻译”。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455169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新一代通用模型“书生2.0”
视觉模型更通用、更低碳、更环保
基于“书生2.0”的通用图像和视频模型,可以广泛应对多种视觉任务和多种场景。在12大类40余种视觉任务中,“书生2.0”模型支撑取得了领先性能,超越了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机构。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482197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书生2.0”在40多种图像和视频任务中取得领先性能
在达到优异性能的同时,“书生2.0”还实现了运用成本更低、更低碳、更环保的目标。相比达到谷歌的CoCa和微软的SwinV2-G的相似效果,“书生”运用的计算量远远小于前两者,据测算可累计减少碳排放量31余吨。
推出以中文为核心的百语翻译模型
以中文为核心的大规模百语翻译开源平台也将年内推出,“书生2.0”积累了大量中文为核心的翻译数据,提出了异步多分枝训练技术,构建了以中文为核心的百语通用翻译模型,壹个框架支持161种语言,推动中文天然语言处理社区的放开。
“实验室正在打造以视觉和天然语言为核心的通用模型技术体系,包括基础学说方式、数据集、模型集、下游任务和应用生态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教授乔宇表示,“面给未来,‘书生’期望实现以壹个模型谱系完成上千种任务,体系化化解人工智能进步中的诸多瓶颈难题。推动人工智能从单任务单模态可用到多任务多模态安全易用,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跃迁。”
《人工智能基础》系列读本
带领青少年走进真正的AI全球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513091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公开仪式
“中国要在人工智能领域达到全球领先地位,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人工智能教学。”图灵奖获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表示,“大家要把人工智能当作一门基础学科来建设,而中学的人工智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顶尖专业团队,打造针对性科教读本
《人工智能基础》系列读本由汤晓鸥、潘云鹤、姚期智三位顶尖科学家担纲主编,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林达华教授担任执行主编,汇集全国知名教学专家、杰出中学教师、人工智能研究员组成编写团队。
编写团队结合AI教学操作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课程标准,在《人工智能基础》系列读本中设立姿势、思考、能力3个基本目标,适配基础教学阶段进修者特征。同时,遵循基础平衡、放开创造、人文关怀、模块化和项目制五大基本守则,将人工智能的感知、进修、推理和决策四项基本技术能力及其在数学上的核心——表达和模型,蕴含在整套读本的内容设计中。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528837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人工智能基础》读本的核心定位、基本目标和基本守则
聚焦应用,循序渐进讲好AI故事
《人工智能基础》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套共计四册、十八个章节,读本聚焦应用领域,贯穿核心模型、基本技术、应用及社会影响四个姿势圈层;逐层递进的每章节围绕壹个主题项目展开,和本章核心姿势相融合,共同推进内容讲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说:“本书在进修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同样注重伦理难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客观、冷静思索人工智能和人以及社会的多元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进步。”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594550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人工智能基础》系列读本
蒲公英人工智能治理放开平台公开
为积极应对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挑战,体系化解制度落地难、软硬研究分离、治理碎片化等难题,保障人工智能健壮可持续进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合作团队共同发起建设“软硬结合”的蒲公英人工智能治理放开平台——OpenEGLab。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62362611455_1.png" width=500 align=center>
平台目标打造体系、实用的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基础设施,寻觅“制度-技术-场景-评价”一体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蒲公英代表着希望、温暖和友情,蒲公英人工智能治理放开平台秉持促进跨学科研究、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理念,让蒲公英的种子飞得更远。
此次平台共公开包括制度集、治理图谱、风险展示、评价框架和行业方法五大部分。制度集目前已收录约1500条标注制度文件,包括伦理守则、政策战略、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制度集标签全部放开,用户可根据需求自主构建、自在寻觅各种“蒲公英”式的治理图谱。风险展示目标打开人工智能模型价格影响“黑箱”。评价框架则旨在对常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多维度评价。为实现在典型应用场景落地的人工智能治理目标,平台积极推进为聪明医疗、自动驾驶、聪明教学、聪明城市等重点行业提供行业方法。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