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嘉宾看点
阿兰·图灵1950年的论文中指出,人工智能未来也许有两种进步途径:一种是相对抽象的、像下棋所需的智能,一种则是拥有最好的感官、能进修甚至能说话的智能。具身智能将AI从虚拟的领域转化为具有实体形态和物理全球实时交互能力的实体。7月8日,2024智能机器人产业进步论坛在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同期举行。优必选科技副总裁、人形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付春江在演讲中指出,人形机器人更贴近大众的生产生活,因此为具身智能最好的载体,并加速数据采集、智能泛化;具身智能也能让人形机器人更通用,进修更高效,发挥更大价格,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下面内容为演讲内容实录: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src="http://www.2025china.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19/033001/1690281986084_1.jpg" align=center>
特别感谢大会的邀请。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这个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具身、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人形机器人平台相关进步。
一、具身
啥子是具身和具身智能呢?我认为“感知、运动、环境”三者映射闭环的涌现是具身智能。
第壹个相对流行的通用AI概念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主要集中在信息方面,像比尔盖茨前段时刻说过,大模型化解的是物理全球难题,而人形机器人是最贴近生产生活的通用机器人的代表,因此认为人形机器人在近期一个特别好的平台。
具身智能反过来可以让人形机器人发挥很大的价格。首先,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平台要化解通用性的难题,而具身智能刚好化解了和环境感知交互经过中通用性的难题,让大家的人形机器人看起来更加智能化、更加实用。
其次,通过人形机器人可以搜索很多数据。在垂直领域,这些大模型、具身智能是需要很多数据进行训练。人形机器人平台可以为这种智能提供数据,当然仿真也一个方面。仿真终究是有简化的,随着成本下降、数量提高,数据会越来越多,采集难度不断下降。
二、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的相互关系。
1.人形机器人可以借助大模型完成一些更简单的操控。大家了解过去人形机器人一个相对复杂的载体,像过去PC一样,现在用一些特别简单化、语义化命令可以调用动作库进行动作相关执行。
大模型可以为人形机器人训练提供更高层次的反馈。在过去工程师看人形机器人的反馈数据时要看各种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和数据层面进行反馈。在ChatGPT出来之后,这种更高维度的就成为了也许。另一方面,ChatGPT现在没有打通和物理层面相关的层级,然而在运动规划拆解层面完成的长序列、长周期的拆解。大家也做了一些相关职业。
大家说人形机器人推动具身智能的进步具有有哪些特征呢?
1.不需要改变环境。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中,大家已经投入了特别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它的环境如果从头改造投入将是特别大的。人形机器人主要是人职业的地方,基本上可以进行替代和辅助,这样对环境的适应性有着特别友好适应力。
2.可以运用现有工具。人类开发工具根据人类自身特征经过很多年的钻研、寻觅来开发运用化工具,大家说人形机器人并不是万能的,就像人一样,没有鹰的翅膀,也没有特别灵敏的嗅觉,然而大家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进行探测。人形机器人也是如此,人形机器人也可以利用现有职业完成相应任务。
3.和人更天然交互。未来通过语音或者落后模态的交互,比手机触摸更加解放十根手指头。
4.人形机器人为智能AI提供了物理环境相互交互的身体和感知能力。大家民族特别重视智能机器人、通用机器人、通用AI的进步,比如说北京、上海、深圳都公开了通用机器人相关政策。
人形机器人整体市场潜力巨大,也特别有想象空间,这也是何故在过去一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元年。不光是在国际很多企业,比如说特斯拉做人形机器人,当然展会当中也部署;Open AI也认为人形机器人一个特别重要的平台,也投资了相关的人形机器人;传统的机器人厂商,也具备了很多投资的属性。
在国内,去年一年中有超过20家的产学研单位也在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在展会当中看到很多人形机器人的相关Demo。但人形机器人从Demo到产品化再到商业需要故事三个相对严峻的阶段。
三、人形机器人平台相关进步
企业从2012年开始,从小型人形机器人,到原型机,再到大型人形机器人已经迭代了四代。在这些迭代经过中,大家壹个底层逻辑是根据环境的放开程度、任务的复杂程度、本体能力进行划分,分别是对应的完全封闭的场景、半放开的场景、未来走进千家万户的全放开场景。在2025年前,在半放开场景下,在工业和养老环境下可以实现相关落地。
大家企业也是中国率先完成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企业。和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三大部分:本身相关驱动机器;AI相关的视觉语音导航;平台相关的中间件、任务框架。
作为首家商业化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企业,大家在商业化方面做了特别艰苦、积极的寻觅。第一次落地在迪拜世博会进行展示,连续职业超过1200多个小时,没有出现重大难题,也接待了超过45个民族和地区众多会员访谈。
在过去如果对比展示机器人,每次展示之后需要大量运维或者调试,这样在产品化、商业化有一段路要走。但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产品化、商业化道路,实现了人形机器人取得收入、完成商业化这一步。
比如说机器人也是和民族的5G、高铁一样出口到国外。在中东、其他民族相关地区完成新科技的代表性的落地。同时,在国内也助力中国科学技术馆,在科技馆里面可以看到观众尤其很多小兄弟对人形机器人充分了热诚,每次机器人巡回展示的时候都聚焦了很多观众。
中国馆的馆长也特别感慨,十多年前展示的机器人需要壹个架子吊着,现在完成人形机器人之后,只要按两三个键就可以了。
最后,在工厂分拣、老化测试场景做了积极寻觅。像在半开始场景下,大家也在最近1到2年之内完成场景相关落地,在这里可以看到和环境交互经过当中,比如说各种形状、各种零部件的抓取,以及和大家通过ALT和各种移动机器人进行交互配合。而大家可以做承重负载职业,人形机器人可以运用现有的各种机器人来共同完成工厂当中的相关任务。
这是自产的扫地机的场景。在测试经过当中,需要把扫地机搬到扫地位置进行开关电源进行检测。在整个经过当中体现了在具身智能、具身和智能相关领域的感知、运动、判断、推理等相关内容。
大家想通过这样的影片进行展示的是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工厂的前景,虽然说速度有待进步,虽然说通用性方面有待加强,我相信这一天不远将来就会到来。
特别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
(智能网,根据现场实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