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AVE
当大家谈论AI时,总是会将其和前沿、炫酷、实验室之类的名词联系在一起。但对于一些群体来说,AI一个遥远的名词,而每天面临的难题却是实实在在的。
山东某个盐田里的采盐工人,需要呼吸着带有腐蚀性的空气,在暴烈的阳光下忙碌;
视障人士想要获取一只导盲犬,需要排队等待很长时刻,训练导盲犬的成本也很高;
双减之后,职场母亲需要花费更多时刻操心孩子的教学和成长,身心俱疲……
这些人的职业和生活,应该被AI所改变吗?
答案是肯定的。科技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绝顶大的推动力量,由德国的阿明·格伦瓦尔德博士主编的《技术伦理学手册》中提到,大众应该有觉悟地将技术的想象力用作开发技术创造的目的,不分性别、年龄、受教学程度和文化背景,尽也许地为许多人和社会群体带来益处。
同时,答案也是不确定的,由于要让更多人同享到技术红利,需要大量开发者、极客的参和,愿意将目光投掷在这些领域,推动技术和产业、场景、需求的融合,这不是一件天然就会发生的事。
不断扩大AI技术进步和应用的行动范围和想象空间,是智能时代,对全人类来说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种“凝视”。
500)this.width=500">
12月12日,由深度进修技术及应用民族工程实验室主办的WAVE SUMMIT+2024深度进修开发者峰会在上海召开。在这场汇聚了众多AI开发者的技术盛会上,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新一代的AI人才,正在将目光凝视在越来越多的群体和场景身上。在其中,度娘飞桨深度进修平台则成为他们之间的纽带,经由这些千姿百态的视角,人和AI、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正在前所未有地紧密起来。
我在现场采访了不少年轻的AI开发者们,希望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从他们的视角中,或许可以发现智能中国的眼、心、路。
眼:在WAVE SUMMIT+2024,
寻找时代的“凝视”
凝视Gaze,是哲学家拉康提出的概念,认为人通过看到他者来体认自我,进而建立起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连接。AI进步的进程中,让更多群体能够被看见,让更多开发者产生“凝视”他人的梦想和也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举个例子,女性科技从业者的比例相对稀少,一些非技术领域的人士想要主动应用技术也很困难,而他们在科技产业中的代表性不足,很容易出现算法偏见或错漏。AI要尽也许造福全社会,就需要更加多元化、“凝视”各种群体的创造人才。
在本次WAVE SUMMIT+深度进修开发者峰会上,我就通过许多年轻的AI开发者,看到了不一样的技术风景。
飞桨开发者技术专家高鸿志,看到了导盲犬的稀缺以及盲人群体出行的现实难题,结合低成本机器狗硬件和度娘飞桨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内的开源能力,开发出一种未来也许会帮助盲人交通出行、日常生活的机器导盲犬。
500)this.width=500">
计算机专业学生王荣胜和杨国庆,在校期间看到了武汉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开始寻觅AI和医疗结合的路线。通过飞桨,运用深度进修打造了边缘心音听诊诊断设备,能够对心音特征进行提取并初步识别诊疗,可以在家中就对异常信号进行预警,大概预测四种心脏类疾病,督促疑似患者及时就诊,降低实际中心脏疾病的误诊率。
500)this.width=500">
青岛农业大学的大三学生冯慧宇,看到了壹个很少被人关注、却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晒盐。在团队成员的老家山东昌邑,大众一直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晒盐,需要人工测量水位高度,人工犁田防止板结。职业环境的海风湿度大,腐蚀性高,对皮肤的刺激性大;阳光太烈,紫外线强,因此长期从事晒盐职业的人容易被海风吹伤皮肤。
“不是已经有水位高度传感器吗,何故盐田不用?”面对我的疑问,冯慧宇笑道,他以前也这么想过,后来发现盐水浓度特别高,目前常见液体传感器只能测量离子浓度,而盐池往往是饱和溶液,无法运用传感器。
最终他和团队选择了图像识别的方法,采集盐田不同阶段的图片资料,通过飞桨进行模型选择和训练,开发出了“围圈晒盐图像智能识别和辅助诊断”应用项目,可以实时观测盐田水量、结晶度等指标,并及时提醒职业人员捞盐,大大减轻了盐场工人的负担。
500)this.width=500">
艺术文化管理硕士毕业的寇尧,经常听到身边已经成为母亲的兄弟吐槽:孩子在车上待着总是很无聊,自己又要发车、又要带娃的压力太大……她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将AI和智能汽车结合,给孩子打造壹个移动小屋,将出行时刻用作沉浸式互动教学?
于是她基于度娘飞桨,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让车窗可以跟孩子互动,讲解街上场景中的事物,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通过图像分割渲染,开发出在车窗涂绘的功能,出行期间可以随时随地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考。遇到隧道或夜景,车内自动渲染出元宇宙一般的星空特效,让骤然到来的黑暗变成美妙的回忆。
500)this.width=500">
提到元宇宙,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专业的王梦瑶,就将国画元素和AI结合,打造壹个“国画版”元宇宙。她利用飞桨的图像分割技术,将国画中的人山水树花鸟等元素分割出来,并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最新的3D全球重塑,引导观众在这样的元宇宙全球里,通过VR设备,纵情游览于历朝历代典范国画中的山水间,让观众在丹青水墨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500)this.width=500">
类似的案例在WAVE SUMMIT+2024现场的开发者市集里还有很多,AI开发者们不分专业、性别、年龄,让我看到了,当这一代人才将目光凝视给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群,会带来如何生机勃勃的技术创造。
心:聆听创造人才的心声,
看AI之梦怎样编织?
惊叹于AI生态丰盛多彩的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开发者,尤其是零基础、在校生兄弟们,在追逐AI愿望时都有哪些现实需求。
1.领路人。许多AI开发者本身都不是机器进修甚至计算机专业,这既让AI能够跨领域碰撞,创造百花齐放,也让许多开发者在入门及操作时会遇到上手难的难题。这时候就需要有AI领域专业来扮演“领路人”的人物。
就拿“智能晒盐”项目的冯慧宇同学来说,小编认为是一个农业大学的工程专业学生,本身和AI毫无关系,自学AI进展也特别缓慢。后来了解到度娘飞桨领航团推出的“AI 达人创新营”活动主题之后,加入了“30天搞定 AI 项目全流程操作”,和飞桨的官方工程师接上了头,经过中接受了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开始了自己的AI研究之路。
500)this.width=500">
(慧宇团队在盐场实地收集数据)
2.同行者。在WAVE SUMMIT+2024上,涌现出了特别多杰出的女性开发者案例。在和“移动小屋”项目的寇尧探讨时,她告知我作为女开发者,平时身边很缺乏技术气氛,这也劝退了很多女性在AI领域释放自己的才华。而谈及飞桨社区的伙伴,她特别兴奋地提到了其他项目开发者、以及飞桨技术人员给她的帮助,其中有不少是才华横溢、乐于同享助人的姐妹,这些创造路上的同行者,让寇尧不再感到孤单。
我注意到,为了激活更多女性勇气拥抱AI、打造更包容多元的AI社区,此次WAVE SUMMIT+2024还特别设立了“科技创造,女性力量”的分论坛,来自光通信、北斗卫星导航、情感识别、低代码开发、聪明医疗等领域的女科学家、老师、研究者们,都分别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同享了真知灼见,也让现场的女性开发者们感受到了技术和女性并不遥远,女性也可以在智能时代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才华,为科技创造撑起“半边天”。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在圆桌讨论中,几位参和的嘉宾都鼓励“后浪”们勇于挑战自己,攻关“卡脖子”难题,这种来自“同行者”的鼓励,对于许多开发者坚持科技创造之路特别重要。
500)this.width=500">
3.资源池。当然,AI开发者最需要、最紧缺的,还是工具包、算力、教程等现实资源。“心跳的信号”项目的杨国庆同学告知我,研究中的计算职业都是在飞桨上进行的,飞桨对于开发者的算力支持特别友好,足够支撑他跑完项目,还有丰盛的API和预训练模型,让他的AI开发更便捷;除了这些之后,他还会经常去飞桨AI Studio人工智能进修和实训社区逛逛,上面有全方位的指导教程可参考。目前,他的主要支出就是购买了壹个相对贵的开发板。
现场聆听AI开发者们的心声,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中国AI蓬勃进步、新一代AI人崛起背后的支撑力量有多么强大,对于开发者来说又多么刚需。
路:度娘行路,
智能中国的未来行旅
从AI热潮开始涌动的一刻起,人才短缺就成了这一领域的主旋律。一方面,前沿领域每年培养的人数有限,难以满足飞速成长的产业用人需求,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开办了相关专业,科技企业也纷纷实施产教融合战略,希望缓解AI创造的人才焦渴;另一方面,AI需要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标准相对高,无法快速、单一玩法培养出来。
因此在本届WAVE SUMMIT峰会上,度娘CTO、深度进修技术及应用民族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海峰特别提到,随着AI和产业的深度融合,AI人才短缺将一个长期挑战,而且未来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AI人才,既懂AI,又具备产业经验。一直以来,飞桨致力于复合型AI人才培养,联合学术界和产业界,打通产学研用的正给循环,持续为社会贡献AI人才。
峰会现场也交出了飞桨的新鲜成绩单:凝聚406万开发者、创建47.6万模型、服务15.7万企事业单位,中国深度进修平台综合市场份额第一。
500)this.width=500">
你也许会问,何故度娘飞桨走在了时代前沿,成为AI人才成长的沃土?主要有三个影响。
1.度娘科技创造的底层能力。度娘已经成为中国AI的一张名片,是最早投入AI底层研发的中国科技企业其中一个,能够为看AI开发者、高校、企业的前沿寻觅提供技术源动力。
2.飞桨开源放开的平台特征。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功能丰盛、开源放开的产业级深度进修平台,飞桨将度娘核心技术持续开源放开给产业和开发者。
本次峰会上,飞桨也公开十大新鲜技术和生态进展,包括飞桨新版全景图—产业级模型库新增文心大模型、业界首个产业操作范例库、飞桨“大航海”2.0共创规划、飞桨开源框架v2.2 体系化新增科学计算API、端到端自适应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技术、文本任务全流程加速、多层次低成本的硬件适配方法、产业级开源模型库模型超过400个、企业版更新自动高效的模型部署功能,以及1分钟极速配置完成本地高效建模的飞桨EasyDL桌面版。
3.重视生态的文化特色。此前的WAVE SUMMIT峰会上,飞桨已正式推出“大航海”规划,表示未来将投入15亿元资金和资源,通过“启航”规划携手高校、“护航”规划联合产业、“领航”规划共建飞桨开源生态。
而在昨天的WAVE SUMMIT+2024上,度娘集团副总裁、深度进修技术及应用民族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吴甜最新公开了“大航海”规划2.0,在启航、护航、领航三大航道基础上,新增“共创”规划,以飞桨平台为基座,社区开发者共创工具、模型、产业案例和操作经验;形成产业创造需求对接平台,共创产学研用正循环;和生态伙伴一起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共创区域创造生态。
500)this.width=500">
AI是全球科技变局中的决定因素胜负手,每壹个技术人才都渴望抓住这份技术礼物,成为时代的渡河者和弄潮儿。面对横亘在开发者和技术之间沟壑,飞桨不断打造繁盛的生态平台和趁手的工具,将新一代AI人摆渡至愿望的彼岸。AI人和各行各业的相继融合,才能激发出丰盛多元的创意,助力各个产业提质增效,最终实现中国科技的自立和突破。
不难想见,明年的WAVE,又会是怎样一片繁花似锦的创造景象。人才培养,这是度娘飞桨坚守的“大道”,也让智能中国能够沿着坚实的人才履带加速到来。
500)this.width=500">
《技术伦理学手册》中有这样一段话:科技的提高扩展了人类行动的也许性,此前人类无法做到的事务,或者被认为无法改变的人的命运,如今成了技术可以改变的对象。而技术的意义,是为大多数生活体谋求壹个有生存价格的未来,而不是为少数生活体谋求短期利润最大化。
都说百年树人,AI人才培养对于今天的中国,是一件正确而收效缓慢的事,正因如此,才需要有担当的企业为长期价格修筑底座。
以飞桨为基座,更多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代表着更多视角正在寻觅AI、应用AI。当更多群体将被科技之光所照耀,AI真正成为充满爱和善的科技,也预示着壹个更大产业空间的打开。
在飞速前进的时代步履下,AI人才们的“凝视”,是连接全社会和智能未来的必经之路。
文章来源:藏狐 脑极体
(转载)